我們常言“現場有神明”。這神明,非虛無縹緲之物,而是那些隱藏在現場數據、機器運轉和操作流程背后的真實規律。要想揭開這些規律的面紗,解決那些棘手的技術問題,就必須遵循“現時、現地、現裝置”的原則,深入了解具體情況,進行具體分析。
這樣的工作并不容易,它要求我們具備敏銳的認知能力和系統思維。PID參數整定雖是具體技術工作的一部分,但僅僅依賴它,往往難以觸及問題的核心。最有效的控制方案,往往來源于操作員豐富的動作分析和工藝人員深厚的機理知識。他們通過日復一日的實踐,積累了豐富的經驗,這些經驗是任何算法和模型都無法替代的。
作為過程控制工程師,我們的任務是將這些寶貴的經驗“變換成”自動化的機器行為。這不僅要求我們有扎實的工程技術基礎,更要有創新思維和敏銳的洞察力。通過精準的控制和優化,我們讓機器能夠像人一樣思考,像人一樣行動,從而實現生產的高效、安全和穩定。
從這個角度看,人工智能的核心概念-理解人的意圖、分析人的行為、自動完成任務-其實就蘊含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。每一次PID參數調整,每一次流程優化,都是對人工智能理念的實踐和探索。
因此,讓我們珍視每一次現場調研和解決過程控制問題的機會,深入挖掘那些隱藏在數據背后的真相。讓我們以開放的心態,接納和學習新技術、新方法,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和系統思維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在技術探討的道路上不斷前行,為解決真實問題貢獻自己的力量。
共有訪客發表了評論
網友評論